发展深渊科学 提速海洋强国

发布日期:2019-06-28

已被查看了:33

发展深渊科学 提速海洋强国

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。建设海洋强国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,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。
  海洋梦连着中国梦。本报从今日起专辟“提升海洋意识,建设海洋强国”专栏,邀请海洋专家学者,就如何开发海洋、保护海洋、管控海洋发表真知灼见,和读者朋友一道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,践行关心海洋、认知海洋、经略海洋的生动实践,为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梦想,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■崔维成

提升海洋科技 跻身世界前列

  化解资源与发展的矛盾,出路在海洋。
  海洋强国,应该是在开发海洋、利用海洋、保护海洋、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,这就必然要求我国的海洋科学、海洋技术均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
  我国是一个人均陆地资源十分贫瘠的国家,人均陆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/4;陆上油气资源严重短缺,已探明的人均储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,石油只有1/9,天然气只有1/20。过去30多年的高速发展,资源消耗大,能源与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,不少陆上资源已接近枯竭边缘。化解资源与发展的矛盾,出路在海洋。
  我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,海洋国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公里,在我国的东海、南海海域均蕴藏着丰富的石油、天然气和可燃冰等资源。此外,占地球总面积49%的外海是国际公海,谁拥有高新技术,具备勘探和开采能力,谁就可以拥有优先开采权。海洋是我国赖以生存、保障可持续发展最现实的资源。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“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,发展海洋经济,保护海洋生态环境,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,建设海洋强国”的奋斗目标,这是非常及时的战略部署,具有重要现实意义,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由之路。
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第8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要进一步关心海洋、认识海洋、经略海洋,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。笔者认为,海洋强国,应该是在开发海洋、利用海洋、保护海洋、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,这就必然要求我国的海洋科学、海洋技术均要进入世界先进行列。

利用7000米契机 发展深渊科学

  在我国研制“蛟龙”号的同时,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已在研制11000米的全海深载人、无人潜水器了。
  如果我们不一鼓作气开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,将极可能导致我国在深海高技术赶超上的再一次停顿,丧失前10年顽强不懈努力争取到的发展先机。

  2012年6月,我国自行设计、自主集成、独立完成海上试验的“蛟龙”号载人潜水器,圆满完成了7000米级海试任务,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,跻身国际深海发达国家俱乐部。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,我们还没有达到真正的国际领先水平,在我国研制“蛟龙”号的同时,美国、日本、英国等已在研制11000米的全海深载人、无人潜水器了。2012年3月26日,著名电影导演卡梅隆驾驶由他自己设计、秘密组建专门队伍研制的“深海挑战者”单人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,到达10898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。美国一公司已经制造出“深海飞行式挑战者”单人潜水器,正在发起向马里亚纳海沟的冲击。美国其他两家公司开展了许多关键技术研究,完成了两台3人作业型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设计,正在寻找建造资金。
  2013年5月,日本文部省将全海深载人潜水器“深海12000”列为国家最优先开发的基础技术之一,计划在2023年投入海试。
 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举世公认的海洋高技术产品,其影响力是无人潜水器所无法比拟的。“蛟龙”号的研制成功既是机遇,更是挑战。如果我们不一鼓作气开展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研制,将极可能导致我国在深海高技术赶超上的再一次停顿,丧失前10年顽强不懈努力争取到的发展先机。
  相比海洋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,我国海洋科学家长期受制于作业装备的制约,无法在海洋科学领域获得重大新发现,与国际领先水平差距更大。在“蛟龙”号7000米级海试结束后,科技部海洋“863”领域咨询专家组给科技部提出如下建议:对比目前国际上能携带科学家的载人潜水器,我国唯有“蛟龙”号能够在海斗深度区间内的6500米~7000米深度段进行科研作业,这样的深度拥有极为特殊的生物活动。但我国拥有的这一独一无二的深潜优势,估计将在3年~ 5年或者更短的时间内丧失……建议相关部门设立相应的深渊科学研究项目,在3年内组织科考航次重返马里亚纳海沟,在这一7000米试验区进行科研下潜,以开创我国尚未形成的深渊生态学、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,并在这一深海科学的最新前沿领域开展开创性工作,以获得重大新发现、新成果。这是我国深海科学界领先前沿领域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。
  深渊生态学、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对完整理解海洋科学、地球科学十分重要,对研究地球生态、气候、海洋环境保护、地球生命起源、地震预报等多个领域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,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海洋科学家的关注。目前已有一个国际联合航次在新西兰附近10047米最大深度海沟执行深渊科学调查,已经获得了很多新发现。
  “蛟龙”号可以让我国的海洋科学家进入深渊科学领域,但对于深渊科学来说,到达7000米只是起步,不足以确保我国在深渊科学领域的领先地位。美国、日本和英国已经研制出几个到达万米海深的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,以此为基础的全海深探险型载人潜水器也已有两台研制成功,3台作业型潜水器正在研制,国际竞争态势已经形成。
  如果能在全海深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研制中抢得先机,不仅有助于我国争取海洋技术领先地位,而且有助于我国在深渊科学领域的领先。深渊科学与技术是海洋科学与技术两个领域的双前沿,若要成为海洋强国,两者不可或缺,同时这也是进入海洋强国行列的一条捷径。
 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,考虑到已经成长起来的“蛟龙”团队完全有能力承担科技部“十二五”初期下达的“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研制”项目,2012年7月,笔者正式申请组建“深渊科学技术研究中心”,并最终获得批准。而后,依托上海海洋大学,依靠上海的科技优势、人才优势和经济优势,重新组建一支新的研发团队,提前启动全海深(11000米)载人潜水器的研制工作,开展我国尚为空白、国际上正成为热点的深渊生态学、深渊生物学和深渊地质学研究,力争抢占世界深潜制高点。2013年7月17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指出:“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科学技术。现在,各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学技术制高点。”笔者认为,这样的努力符合中央精神。